英国剧情/爱情电影《安娜·卡列尼娜》
于2012年上映
由乔·赖特导演
汤姆·斯托帕德 列夫·托尔斯泰编剧
影片讲述了安娜无法忍受丈夫卡列宁的伪善和冷漠
与青年军官沃伦斯基相爱
但卡列宁为了名誉和地位不愿离婚
使安娜受到当时上流社会的轻视和攻击
这时沃伦斯基也背弃了安娜
安娜愤然自杀
文/感觉乱放 列文割麦时和农夫交谈着
大意是
列文渴望做一个理性的人
这种思想无疑正确无比
既不会像安娜为爱自焚
也不会出现像她哥哥那样风流而成笑柄
列文说
在繁重的劳作里
他不用想任何的为什么
只有这样他才能有一个平静的灵魂
上了年纪的农夫回答他
难道你也是用理性去挑选爱人吗?当镰刀划过金黄
列文回屋抱起了自己的孩子
他微微笑起
像一位真正的圣人
我想对于一部电影的喜爱
…… 此处隐藏1995字 ……
观影的观众在其设置下很自然的会对应到戏中不断看向安娜遭遇的看客身上
这并不意味着观众就和戏中人一样冷漠无情
实质上它只是加强了观众对戏剧的代入感
仿佛自己已经在演出这部电影的所有情节
却又因戏外的上帝视角而多了一分清醒
同时戏中戏的设置也减轻了演员的负担
像卡列宁、列文这两个戏份并不多的角色
并未因为出场量少了失去了立体感
因为他们在编排上就已经被创作者融入了戏中戏之中
角色间同样有互相映射的关系
例如
列文是多么像一个重生后的卡列宁啊
或许依然有人会问
这样的改编是否太轻巧了
托尔斯泰写的可是一部严肃的作品
它的沉重是其独特的魅力
要彻底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
如果你的理性能让你像导演畅游在戏里戏外的空间
难道
就没有一丝丝触动吗